DNF的命令使用教学

原文:https://linuxstory.org/dnf-commands-for-fedora-rpm-package-management/

 

 

DNF新一代的RPM软件包管理器。他首先出现在 Fedora 18 这个发行版中。而最近,他取代了YUM,正式成为 Fedora 22 的包管理器。

DNF包管理器克服了YUM包管理器的一些瓶颈,提升了包括用户体验,内存占用,依赖分析,运行速度等多方面的内容。

DNF使用 RPM, libsolv 和 hawkey 库进行包管理操作。尽管它没有预装在 CentOS 和 RHEL 7 中,但你可以在使用 YUM 的同时使用 DNF 。

你可以在这里获得关于 DNF 的更多知识:《 DNF 代替 YUM ,你所不知道的缘由》

DNF 的最新稳定发行版版本号是 1.0,发行日期是2015年5月11日。 这一版本的额 DNF 包管理器(包括在他之前的所有版本) 都大部分采用 Python 编写,发行许可为GPL v2.

– 安装 DNF 包管理器

DNF 并未默认安装在 RHEL 或 CentOS 7系统中,但是 Fedora 22 已经默认使用 DNF .

1.为了安装 DNF ,您必须先安装并启用 epel-release 依赖。

在系统中执行以下命令:

#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或者

#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y

其实这里并没有强制使用”-y”的理由,相反的,在不使用”-y”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查看到底有哪些东西被安装进了系统。但对于没有这个需求的用户,您可以在 YUM 中使用”-y”参数来自动安装所有东西。

2.使用 epel-release 依赖中的 YUM 命令来安装 DNF 包。

在系统中执行以下命令:# yum install dnf

然后, DNF 包管理器就被成功的安装到你的系统中了。接下来,是时候开始我们的教程了!在这个教程中,您将会学到27个用于 DNF 包管理器的命令。使用这些命令,你可以方便有效的管理您系统中的 RPM 软件包。现在,让我们开始学习 DNF 包管理器的27条常用命令吧!

– 查看 DNF 包管理器版本

用处:该命令用于查看安装在您系统中的 DNF 包管理器的版本

命令:# dnf –version

Check-DNF-Version

– 查看系统中可用的 DNF 软件库

用处:该命令用于显示系统中可用的 DNF 软件库

命令:# dnf repolist

Check-All-Enabled-Repositories

– 查看系统中可用和不可用的所有的 DNF 软件库

用处:该命令用于显示系统中可用和不可用的所有的 DNF 软件库

命令:# dnf repolist all

3

– 列出所有 RPM 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列出用户系统上的所有来自软件库的可用软件包和所有已经安装在系统上的软件包

命令:# dnf list

4

– 列出所有安装了的 RPM 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列出所有安装了的 RPM 包

命令:# dnf list installed

5

– 列出所有可供安装的 RPM 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列出来自所有可用软件库的可供安装的软件包

命令:# dnf list available

6

– 搜索软件库中的 RPM 包

用处:当你不知道你想要安装的软件的准确名称时,你可以用该命令来搜索软件包。你需要在”search”参数后面键入软件的部分名称来搜索。(在本例中我们使用”nano”)

命令:# dnf search nano

7

– 查找某一文件的提供者

用处:当你想要查看是哪个软件包提供了系统中的某一文件时,你可以使用这条命令。(在本例中,我们将查找”/bin/bash”这个文件的提供者)

命令:# dnf provides /bin/bash

8

– 查看软件包详情

用处:当你想在安装某一个软件包之前查看它的详细信息时,这条命令可以帮到你。(在本例中,我们将查看”nano”这一软件包的详细信息)

命令:# dnf info nano

9

– 安装软件包

用处:使用该命令,系统将会自动安装对应的软件及其所需的所有依赖(在本例中,我们将用该命令安装nano软件)

命令:# dnf install nano

10

– 升级软件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升级制定软件包(在本例中,我们将用命令升级”systemd”这一软件包)

命令:# dnf update systemd

11

– 检查系统软件包的更新

用处:该命令用于检查系统中所有软件包的更新

命令:# dnf check-update

12

– 升级所有系统软件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升级系统中所有有可用升级的软件包

命令:# dnf update 或 # dnf upgrade

13

– 删除软件包

用处:删除系统中指定的软件包(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命令删除”nano”这一软件包)

命令:# dnf remove nano 或 # dnf erase nano

14

– 删除无用孤立的软件包

用处:当没有软件再依赖它们时,某一些用于解决特定软件依赖的软件包将会变得没有存在的意义,该命令就是用来自动移除这些没用的孤立软件包。

命令:# dnf autoremove

15

– 删除缓存的无用软件包

用处:在使用 DNF 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在系统中残留各种过时的文件和未完成的编译工程。我们可以使用该命令来删除这些没用的垃圾文件。

命令:# dnf clean all

16

– 获取有关某条命令的使用帮助

用处:该命令用于获取有关某条命令的使用帮助(包括可用于该命令的参数和该命令的用途说明)(本例中我们将使用命令获取有关命令”clean”的使用帮助)

命令:# dnf help clean

17

– 查看所有的 DNF 命令及其用途

用处:该命令用于列出所有的 DNF 命令及其用途

命令:# dnf help

18

– 查看 DNF 命令的执行历史

用处:您可以使用该命令来查看您系统上 DNF 命令的执行历史。通过这个手段您可以知道在自您使用 DNF 开始有什么软件被安装和卸载。

命令:# dnf history

19

– 查看所有的软件包组

用处:该命令用于列出所有的软件包组

命令:# dnf grouplist

20

– 安装一个软件包组

用处:该命令用于安装一个软件包组(本例中,我们将用命令安装”Educational Software”这个软件包组)

命令:# dnf groupinstall ‘Educational Software’

21

– 升级一个软件包组中的软件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升级一个软件包组中的软件包(本例中,我们将用命令升级”Educational Software”这个软件包组中的软件)

命令:# dnf groupupdate ‘Educational Software’

22

– 删除一个软件包组

用处:该命令用于删除一个软件包组(本例中,我们将用命令删除”Educational Software”这个软件包组)

命令:# dnf groupremove ‘Educational Software’

23

– 从特定的软件包库安装特定的软件

用处:该命令用于从特定的软件包库安装特定的软件(本例中我们将使用命令从软件包库 epel 中安装 phpmyadmin 软件包)

命令:# dnf –enablerepo=epel install phpmyadmin

– 更新软件包到最新的稳定发行版

用处:该命令可以通过所有可用的软件源将已经安装的所有软件包更新到最新的稳定发行版

命令:# dnf distro-sync

– 重新安装特定软件包

用处:该命令用于重新安装特定软件包(本例中,我们将使用命令重新安装”nano”这个软件包)

命令:# dnf reinstall nano

26

– 回滚某个特定软件的版本

用处:该命令用于降低特定软件包的版本(如果可能的话)(本例中,我们将使用命令降低”acpid”这个软件包的版本)

命令:# dnf downgrade acpid

样例输出:

Using metadata from Wed May 20 12:44:59 2015

No match for available package: acpid-2.0.19-5.el7.x86_64

Error: Nothing to do.

原作者注:在执行这条命令的时候, DNF 并没有按照我期望的那样降级指定的软件(“acpid”)。该问题已经上报。

总结

DNF 包管理器作为 YUM 包管理器的升级替代品,它能自动完成更多的操作。但在我看来,正因如此,所以 DNF 包管理器不会太受那些经验老道的 Linux 系统管理者的欢迎。举例如下:

  1. 在 DNF 中没有 –skip-broken 命令,并且没有替代命令供选择。
  2. 在 DNF 中没有判断哪个包提供了指定依赖的 resolvedep 命令。
  3. 在 DNF 中没有用来列出某个软件依赖包的 deplist 命令。
  4. 当你在 DNF 中排除了某个软件库,那么该操作将会影响到你之后所有的操作,不像在 YUM 下那样,你的排除操作只会咋升级和安装软件时才起作用。

我相信几乎所有的 Linux 用户都会很高兴看到 Linux 生态圈不断地发展壮大。先是 systemd 代替了源于 System V 的 init ,而如今, DNF 包管理器已经在 Fedora 22 上替代了 YUM 包管理器,并且很快它也将登陆 RHEL 和 CentOS 。

此时此刻的你将作何感想?难道这整一个 Linux 生态圈已经变得不重视它的用户们,并且往与用户期望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了么?现在,没有任何问题的 System V 和 YUM 被迫淡出历史舞台,这让我不禁想起 IT 从业者的一句老话“为何要修复没有损坏的东西?(Why fix, If not broken?)”。

现在,这篇文章结束了。我们真诚的期盼您能在下面的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和想法。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那就点个赞吧~

原文链接:http://www.tecmint.com/dnf-commands-for-fedora-rpm-package-management/

Linux Story 翻译链接: http://www.linuxstory.org/dnf-commands-for-fedora-rpm-package-management

软件包管理基础:apt, yum, dnf, pkg

原文:http://blog.topspeedsnail.com/archives/2209

软件包管理基础:apt, yum, dnf, pkg

大多数现代类Unix系统都提供了查找和安装软件的包管理工具。软件通常以软件包的形式储存在仓库中,管理软件一般叫做软件包管理。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它包含共享库、应用程序、服务程序和文档。

包管理工具除了提供安装软件之外,还包括升级软件。仓库里的软件包都是经过测试的,不同版本的软件已经通过软件开发者和软件包维护者的实际测试。在配置服务器或开发环境时,非常有必要看一下官方仓库,因为仓库中稳定版本的软件包有时会是很老的旧版本。

软件包管理是系统管理员和开发者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主流发型版来说,它里面包含的软件包资源相当的多,而且绝大部分的软件包都是开源的。

这篇文章介绍不同发型版软件包管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查找、安装和升级软件包。

包管理工具

一般来说,一个软件包是一个压缩文件,里面包括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和需要用到的资源,还有一个安装脚本。软件包中还包含一些其它数据:软件包的依赖。下面列出了对应系统包格式和包管理工具:

基于Debian的发型版,像Ubuntu、Linux Mint和Raspbian,它们使用的软件包格式为.deb。APT( Advanced Packaging Tool)高级软件包工具提供搜索仓库、安装软件包和依赖、管理升级。APT命令处理前端,dpkg工具处理后端(处理deb文件)。

CentOS、Fedora和其它基于Red Hat的发型版使用RPM文件。在CentOS中,yum命令可以处理单独的软件包和仓库中的软件包。在最近版本的Fedora中,dnf已经取代了yum,dnf更加现代化,它使用和yum命令相似的接口。

FreeBSD的二进制包管理系统使用pkg命令。FreeBSD也提供了Ports Collection,一个从源码编译安装的本地工具,在没有二进制包的情况下非常方便。

更新软件包缓存

大多数软件包管理系统都在本地数据库保存远程软件仓库的可用软件包列表。在安装或更新软件之前,最好更新一下本地缓存的可用软件包数据库。yum和dnf在执行一些命令时会自动更新缓存的软件包列表。

升级已安装的软件包

为了确保安装在系统中的软件保持最新,你需要更新软件包。注意,有些软件包在更新时会打破以前的配置。

在FreeBSD系统上,在用portmaster更新系统前,最好读一读/usr/ports/UPDATING。

查找软件包

大多数发型版提供了图形前端,简单方便。但是快速高效的方法是使用命令行工具操作。

查看特定软件包的信息

当要安装软件包时,读一读软件包的详细描述是很有必要的。

从仓库中安装软件包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软件包名,你就可以使用一个命令安装它和它的依赖。也可以同时安装多个软件包。

从本地安装软件

有时候,软件并没有收录到软件仓库中,这时就需要下载软件包文件进行安装了。在基于Debian的操作系统上,dpkg命令可以处理单独的软件包文件,如果一个软件包没有满足依赖,可以使用gdebi命令从官方仓库中安装依赖包。在CentOS和Fedora系统上,yum和dnf用来安装软件包文件,它们同时处理了依赖。

移除一个或多个软件包

因为软件包管理工具知道一个包安装的文件位置,它可以从系统中把包移除干净。

获得帮助

万能的man命令

使用loop设备挂载映像文件

spacer.gif
原文:http://breezey.blog.51cto.com/2400275/1339068
loop设备介绍
   在类 UNIX 系统里,loop 设备是一种伪设备(pseudo-device),或者也可以说是仿真设备。它能使我们像块设备一样访问一个文件。
在使用之前,一个 loop 设备必须要和一个文件进行连接。这种结合方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替代块特殊文件的接口。因此,如果这个文件包含有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那么这个文件就可以像一个磁盘设备一样被 mount 起来。
   上面说的文件格式,我们经常见到的是 CD 或 DVD 的 ISO 光盘镜像文件或者是软盘(硬盘)的 *.img 镜像文件。通过这种 loop mount (回环mount)的方式,这些镜像文件就可以被 mount 到当前文件系统的一个目录下。
   至此,顺便可以再理解一下 loop 之含义:对于第一层文件系统,它直接安装在我们计算机的物理设备之上;而对于这种被 mount 起来的镜像文件(它也包含有文件系统),它是建立在第一层文件系统之上,这样看来,它就像是在第一层文件系统之上再绕了一圈的文件系统,所以称为 loop。
1.创建一个100M大小的映像文件
dd if=/dev/zero of=test.img bs=10m count=100
2.查找空闲的loop设备
losetup -f
spacer.gifspacer.gif223058751.png
3.将映像文件挂接到loop4中。
losetup /dev/loop4 test.img
4.对loop4进行分区
fdisk /dev/loo4
spacer.gif223212936.png
5.使用kpartx将分区装载到映像文件中
kpartx -av test.img
6.格式化分区
mkfs.ext4 /dev/loo4p1
这时,我们已经可以在/dev/mapper下看到loop4的映射,然后挂载之:
mount /dev/mapper/loo4p1 /mnt

223255590.pngspacer.gif

卸载:
umount /mnt
kpartx -dv /dev/loop4
losetup -d /dev/loop4
如果挂载的映像文件,本身有分区,通过空间的loop设备挂接以后,可通过kpartx -av直接进行装载。
losetup -f
losetup /dev/loop4 test.img
kpartx -av /dev/loop4
mount /dev/loop4p1 /mnt

ffmpeg 提取 视频,音频,字幕 方法

收藏代码

ffmpeg 提取 视频,音频,字幕 方法
(How to Extract Video, udio, Subtitle from Original Video?)

1.    提取视频 (Extract Video)

ffmpeg -i Life.of.Pi.has.subtitles.mkv -vcodec copy –an  videoNoAudioSubtitle.mp4

参考:http://www.cnblogs.com/wainiwann/p/4128154.html

2.    提取音频(Extract Audio)

ffmpeg -i Life.of.Pi.has.subtitles.mkv -vn -acodec copy audio.ac3

参考: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9913032/ffmpeg-to-extract-audio-from-video

3.    提取字幕(Extract Subtitle)

ffmpeg -i Life.of.Pi.has.subtitles.mkv-map 0:s:0 sub1.srt

参考:http://superuser.com/questions/583393/extract-subtitle-from-video

如何用 ffmpeg 获取多音轨视频文件的各个音轨

1. 先用ffmpeg查看视频文件信息: 

  1. # ffmpeg -i a.MPG
  2. Input #0, mpeg, from ‘a.MPG’:
  3.   Duration: 00:00:32.32, start: 245.117611, bitrate: 8581 kb/s
  4.     Stream #0.0[0x1e0]: Video: mpeg2video, yuv420p, 720×480 [PAR 32:27 DAR 16:9], 9800 kb/s, 59.94 tbr, 90k tbn, 59.94 tbc
  5.     Stream #0.1[0x31]: Subtitle: dvdsub
  6.     Stream #0.2[0x81]: Audio: ac3, 48000 Hz, 5.1, s16, 384 kb/s
  7.     Stream #0.3[0x82]: Audio: ac3, 48000 Hz, 5.1, s16, 384 kb/s
  8.     Stream #0.4[0x80]: Audio: ac3, 48000 Hz, 5.1, s16, 448 kb/s
  9.     Stream #0.5[0x83]: Audio: ac3, 48000 Hz, stereo, s16, 160 kb/s
  10.     Stream #0.6[0x84]: Audio: ac3, 48000 Hz, stereo, s16, 160 kb/s
  11.     Stream #0.7[0x85]: Audio: ac3, 48000 Hz, stereo, s16, 192 kb/s
  12.     Stream #0.8[0x2d]: Subtitle: dvdsub
  13.     Stream #0.9[0x2e]: Subtitle: dvdsub
  14.     Stream #0.10[0x2f]: Subtitle: dvdsub
  15.     Stream #0.11[0x24]: Subtitle: dvdsub
  16.     Stream #0.12[0x30]: Subtitle: dvdsub
  17.     Stream #0.13[0x2a]: Subtitle: dvdsub
  18.     Stream #0.14[0x2b]: Subtitle: dvdsub
  19.     Stream #0.15[0x2c]: Subtitle: dvdsub
  20.     Stream #0.16[0x23]: Subtitle: dvdsub

2. 转制音频文件 
可以看到Audio的Stream有2-7个,分别获取这几个audio音轨的命令是:

Python代码  收藏代码
  1. ffmpeg -i a.MPG -map 0:2 a.2.wav
  2. ffmpeg -i a.MPG -map 0:3 a.3.wav
  3. ffmpeg -i a.MPG -map 0:4 a.4.wav
  4. ffmpeg -i a.MPG -map 0:7 a.7.wav

a.%d.wav (2-7) 即是输出的几个音轨的音频文件。

 

 

There is no option yet in ffmpeg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 all streams into an appropriate container, but it is certainly possible to do manually. Default stream selection only chooses one stream per stream type, so you have to manually map each stream.

1. Get input info

Using ffmpeg or ffprobe you can get the info in each individual stream, and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formats (xml, json, cvs, etc) available to fit your needs.

ffmpeg example

ffmpeg -i input.mkv

The resulting output (I cut out some extra stuff, the stream numbers and format info are what is important):

Input #0, matroska,webm, from 'input.mkv':
  Metadata:
  Duration: 00:00:05.00, start: 0.000000, bitrate: 106 kb/s
    Stream #0:0: Video: h264 (High 4:4:4 Predictive), yuv444p, 320x240 [SAR 1:1 DAR 4:3], 25 fps, 25 tbr, 1k tbn, 50 tbc (default)
    Stream #0:1: Audio: vorbis, 44100 Hz, mono, fltp (default)
    Stream #0:2: Audio: vorbis, 44100 Hz, mono, fltp (default)
    Stream #0:3: Audio: vorbis, 44100 Hz, mono, fltp (default)
    Stream #0:4: Subtitle: ass (default)

ffprobe example

ffprobe -v error -show_entries stream=index,codec_name,codec_type input.mkv

The resulting output:

[STREAM]
index=0
codec_name=h264
codec_type=video
[/STREAM]
[STREAM]
index=1
codec_name=vorbis
codec_type=audio
[/STREAM]
[STREAM]
index=2
codec_name=vorbis
codec_type=audio
[/STREAM]
[STREAM]
index=3
codec_name=vorbis
codec_type=audio
[/STREAM]
[STREAM]
index=4
codec_name=ass
codec_type=subtitle
[/STREAM]

2. Extract the streams

Using the info from one of the commands above:

ffmpeg -i input.mkv \
-map 0:v -c copy video.mkv \
-map 0:a:0 -c copy audio0.oga \
-map 0:a:1 -c copy audio1.oga \
-map 0:a:2 -c copy audio2.oga \
-map 0:s -c copy subtitles.ass

In this case, the example above is the same as:

ffmpeg -i input.mkv \
-map 0:0 -c copy video.mkv \
-map 0:1 -c copy audio0.oga \
-map 0:2 -c copy audio1.oga \
-map 0:3 -c copy audio2.oga \
-map 0:4 -c copy subtitles.ass

Aria2 配置说明

原文:http://aria2c.com/usage.html

Aria2 配置说明

  • 完整选项说明请参考 Aria2 Manual
  • 参数 --dir --input-file --save-session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路径
  • 配置示例, 可根据需要修改各项参数
    ## '#'开头为注释内容, 选项都有相应的注释说明, 根据需要修改 ##
    ## 被注释的选项填写的是默认值, 建议在需要修改时再取消注释  ##
    
    ## 文件保存相关 ##
    
    # 文件的保存路径(可使用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 默认: 当前启动位置
    dir=~/downloads
    # 启用磁盘缓存, 0为禁用缓存, 需1.16以上版本, 默认:16M
    #disk-cache=32M
    # 文件预分配方式, 能有效降低磁盘碎片, 默认:prealloc
    # 预分配所需时间: none < falloc ? trunc < prealloc
    # falloc和trunc则需要文件系统和内核支持
    # NTFS建议使用falloc, EXT3/4建议trunc, MAC 下需要注释此项
    file-allocation=none
    # 断点续传
    continue=true
    
    ## 下载连接相关 ##
    
    # 最大同时下载任务数, 运行时可修改, 默认:5
    max-concurrent-downloads=1
    # 同一服务器连接数, 添加时可指定, 默认:1
    max-connection-per-server=5
    # 最小文件分片大小, 添加时可指定, 取值范围1M -1024M, 默认:20M
    # 假定size=10M, 文件为20MiB 则使用两个来源下载; 文件为15MiB 则使用一个来源下载
    min-split-size=10M
    # 单个任务最大线程数, 添加时可指定, 默认:5
    split=5
    # 整体下载速度限制, 运行时可修改, 默认:0
    #max-overall-download-limit=0
    # 单个任务下载速度限制, 默认:0
    #max-download-limit=0
    # 整体上传速度限制, 运行时可修改, 默认:0
    #max-overall-upload-limit=0
    # 单个任务上传速度限制, 默认:0
    #max-upload-limit=0
    # 禁用IPv6, 默认:false
    disable-ipv6=true
    
    ## 进度保存相关 ##
    
    # 从会话文件中读取下载任务
    input-file=/etc/aria2/aria2.session
    # 在Aria2退出时保存`错误/未完成`的下载任务到会话文件
    save-session=/etc/aria2/aria2.session
    # 定时保存会话, 0为退出时才保存, 需1.16.1以上版本, 默认:0
    #save-session-interval=60
    
    ## RPC相关设置 ##
    
    # 启用RPC, 默认:false
    enable-rpc=true
    # 允许所有来源, 默认:false
    rpc-allow-origin-all=true
    # 允许非外部访问, 默认:false
    rpc-listen-all=true
    # 事件轮询方式, 取值:[epoll, kqueue, port, poll, select], 不同系统默认值不同
    #event-poll=select
    # RPC监听端口, 端口被占用时可以修改, 默认:6800
    #rpc-listen-port=6800
    # 设置的RPC授权令牌, v1.18.4新增功能, 取代 --rpc-user 和 --rpc-passwd 选项
    #rpc-secret=<TOKEN>
    # 设置的RPC访问用户名, 此选项新版已废弃, 建议改用 --rpc-secret 选项
    #rpc-user=<USER>
    # 设置的RPC访问密码, 此选项新版已废弃, 建议改用 --rpc-secret 选项
    #rpc-passwd=<PASSWD>
    
    ## BT/PT下载相关 ##
    
    # 当下载的是一个种子(以.torrent结尾)时, 自动开始BT任务, 默认:true
    #follow-torrent=true
    # BT监听端口, 当端口被屏蔽时使用, 默认:6881-6999
    listen-port=51413
    # 单个种子最大连接数, 默认:55
    #bt-max-peers=55
    # 打开DHT功能, PT需要禁用, 默认:true
    enable-dht=false
    # 打开IPv6 DHT功能, PT需要禁用
    #enable-dht6=false
    # DHT网络监听端口, 默认:6881-6999
    #dht-listen-port=6881-6999
    # 本地节点查找, PT需要禁用, 默认:false
    #bt-enable-lpd=false
    # 种子交换, PT需要禁用, 默认:true
    enable-peer-exchange=false
    # 每个种子限速, 对少种的PT很有用, 默认:50K
    #bt-request-peer-speed-limit=50K
    # 客户端伪装, PT需要
    peer-id-prefix=-TR2770-
    user-agent=Transmission/2.77
    # 当种子的分享率达到这个数时, 自动停止做种, 0为一直做种, 默认:1.0
    seed-ratio=0
    # 强制保存会话, 即使任务已经完成, 默认:false
    # 较新的版本开启后会在任务完成后依然保留.aria2文件
    #force-save=false
    # BT校验相关, 默认:true
    #bt-hash-check-seed=true
    # 继续之前的BT任务时, 无需再次校验, 默认:false
    bt-seed-unverified=true
    # 保存磁力链接元数据为种子文件(.torrent文件), 默认:false
    bt-save-metadata=true

Aria2 相关下载

YAAW 使用说明

JSON-RPC Path

  • JSON-RPC Path 默认为: http://localhost:6800/jsonrpc
  • 如果提示 Aria2 RPC 服务器错误 按照以下方法修改
    • host: 指运行 Aria2 所在机器的 IP 或者名字
    • port: 使用 --rpc-listen-port 选项设置的端口, 未设置则是 6800
    • 普通情况设置为: http://host:port/jsonrpc
    • 使用 --rpc-secret=xxxxxx 选项设置为: http://token:xxxxxx@host:port/jsonrpc
    • 使用 --rpc-user=user --rpc-passwd=pwd 选项设置为: http://user:pwd@host:port/jsonrpc

Tips

  • 在 YAAW 中对 Aria2 的设置会在 Aria2 重启后丢失, 必要的设置请写入配置文件
  • 已经下载完成的任务会在 Aria2 重启后消失, 除非启用了 --force-save 选项
  • 因界面已汉化, 其他不再赘述.

YAAW 搭配脚本

迅雷离线

旋风离线

百度网盘

其他脚本